

金坚 著
书号:978-7-5130-8777-3
定价:78.00元
本书根据从混沌到有序的演化思维,从哲学视角论证了大数据与信息熵的本质特征,并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阐释了信息与存在和演化的本质关系,探究了信息的本体论与先验哲学的思想源泉,论证了社会主体在信息熵作用下的演化模型,揭示了大数据统一的发展规律,阐明了大数据信息熵的哲学思想研究是对大数据时代信息哲学研究的有益探索。
金坚 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信息哲学。
曾赴美国和日本等地学习工作多年,后引入外资回国创办软件公司,设计开发以大数据结构化处理和数字排版为核心技术的数十款软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5年11月获评南京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
作者多年进行信息科学和技术研究,对信息哲学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
1.1 大数据时代演化思维的观念转变
1.1.1 信息熵是大数据时代新的世界观
1.1.2 大数据信息熵研究的时代背景
1.1.3 大数据信息熵研究的框架和意义
1.2 大数据时代演化思维研究的发展脉络
1.2.1 关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信息熵思维研究
1.2.2 关于大数据应用的社会变革研究
1.2.3 关于信息时代的哲学思想研究
第二章 信息熵的本质及理论基础
2.1 熵理论及其系统演化规律
2.1.1热力学的熵增规律
2.1.2耗散结构自组织理论
2.1.3 熵理论的负熵性质
2.1.4 熵增熵减的演化运动
2.2 信息与信息熵
2.2.1 信息概念的界定
2.2.2 信息熵的概念与特征
2.2.3 信息熵的负熵本质
2.3熵理论视域下的存在与演化模型
2.3.1耗散结构系统的特征
2.3.2 从混沌到有序的演化过程
2.3.3 巨涨落突变形成新的自组织状态
2.3.4 布鲁塞尔器演化模型
2.3.5生命的自组织进化和超循环体系
2.4信息熵在熵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2.4.1 信息负熵驱动了从混沌到有序的演化
2.4.2 信息熵是推动事物发展运动的动力
第三章 信息的本体论哲学思想
3.1 信息的本体论思想
3.1.1 信息的形式本体思想
3.1.2 信息的模态逻辑本体思想
3.1.3信息的语言逻辑本体思想
3.1.4 信息本体论的思想体系
3.2信息本体化的主要特征
3.2.1 信息的形式化
3.2.2 信息的逻辑化
3.2.3 信息的语义化
3.2.4信息的知识本体化
3.3 信息本体化的先验思维
3.3.1 信息本体化的先验认识对象
3.3.2信息逻辑化的先验范畴
3.3.3信息智能化的先验综合判断
3.3.4先验思维下的人工智能
第四章 大数据信息熵的内涵和外延
4.1 大数据与信息熵
4.1.1大数据与不确定性
4.1.2大数据信息熵特征
4.1.3知性范畴与信息熵
4.2大数据信息熵的内涵
4.2.1全体:信息熵的全面性
4.2.2限定:信息熵的确定性
4.2.3协同:信息熵的相关性
4.2.4必然:信息熵的不可逆性
4.3大数据信息熵的客观性外延
4.3.1单称:信息熵对个体概念的可量化性
4.3.2无限:信息熵对系统整体的有序性
4.3.3选言:信息熵对交互协同的自组织性
4.3.4必然:信息熵对必然规律的可预测性
4.4 大数据信息熵融入主观性的外延
4.4.1特称:信息熵对双向价值的效用性
4.4.2 否定:信息熵对直觉模糊的度量性
4.4.3假言:信息熵对实在判断的决策性
4.4.4实然:信息熵对实然应然的周期性
第五章 大数据信息熵的社会效用
5.1 社会系统管理熵模型分析
5.1.1社会系统熵作用下的演化过程
5.1.2社会系统管理正熵分析
5.1.3 社会系统环境负熵分析
5.1.4社会系统管理熵计算
5.1.5社会系统管理熵的评价模型
5.2 社会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5.2.1与政府相关的正负熵分析
5.2.2与社会组织相关的正负熵分析
5.2.3与个人相关的正负熵分析
5.3影响负熵效用的主观因素
5.3.1信息熵价值的主观性
5.3.2信息熵效用的积极性
5.3.3信息熵风险的防御性
5.3.4信息熵决策的经验性
5.4影响负熵效用的客观因素
5.4.1信息的完整性
5.4.2信息的准确性
5.4.3信息的时效性
5.4.4信息的针对性
第六章 基于大数据信息熵 “从存在到演化”的哲学观
6.1信息哲学演化思维新视角
6.1.1对信息哲学研究的启示
6.1.2深化了形式化的哲学思想
6.1.3信息本体视角下的元宇宙
6.2演化思维的方法论意义
6.2.1负熵效应激发了人类的思维创新
6.2.2保持自组织状态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6.2.3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结 语 哲学与科学
作者已发表文章
来源:知识产权出版社
本期策划:马晨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