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创新北京·科学汇客厅》特别节目《致敬科技前行路上的每一束光》向全国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本期节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制作,本期嘉宾由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和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推荐。
本次特别节目邀请了北京一年一度“科创中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全国排名前10的三家北京企业代表来到节目现场。

今天为大家介绍深耕工业数字化转型,专注研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软件的企业代表——

张天琦,清云智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清华大学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曾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多项集团级的“卡脖子”技术开发课题,并负责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
张天琦带领公司承担的流程工业“卡脖子”技术课题入选“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培育项目”。
她代表清云智通荣获2021科创中国·中关村科技创新创业大赛TOP10企业、2022年Hicool全球创业大赛一等奖、工信部智能制造大赛第二名、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大赛三等奖、2021年中关村前沿科技大赛大数据与云计算领域TOP10等奖项。
深耕能源化工领域
利用团队研发的智能工厂系列技术和产品帮助传统流程工业(如石油炼制、钢铁冶炼、电力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节碳节能。
企业风险管控
在能源化工行业,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有可能会导致企业停工、停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会造成巨大威胁,而依靠智能化和数字化安全生产管控平台,不仅可以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测,还能做到隐患排查无死角,甚至实现风险超早期预警,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利用安全生产智能管控平台,不需要人为去判定某个环节有风险,而是系统会告知你这里有风险,同时也会提前预警,从生产上可以进行安全管控,另外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打破垄断 自主研发
在智能制造领域,核心的工业软件自主研发才是最关键的。很多公司使用国外的技术不仅成本高,事实上对于整个国家流程工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也非常不利。
张天琦团队基于清华大学40年在工业控制软件的技术积累,从技术上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国内唯一源码级的先进控制软件研发,对于整个能源和流程行业来说都是革命性的。
我们有了自己的控制软件,可以根据企业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做到完全自主,并且在成本上相比国外也有所下降。创业初期的默默耕耘、技术攻克的困难重重……这一切都难不倒他们,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在安全管控的情况下,研发能源化工领域的智能装置,让未来车间里的人越来越少,做到无人化——这也是他们的愿景。
致敬每一位坚守初心、奋力耕耘的科技工作者!祝福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来源:北京市科协宣传文化部
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
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
本期策划:金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