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1 2 3 4 5 6
学术研究
  

新书推荐 |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理论、法规政策与进路》


发布时间:2024-06-05

微信图片_20240605000140.jpg


周贺微    

书号:978-7-5130-9104-6

定价:98.00元


图片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涉及激励机制的理论问题、本质问题展开研究,深度结合我国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状况进行剖析,展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法规政策及其内在运转机制和效果,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面临的挑战、法规政策执行面临的困难与产生的问题、解决方案等,以此回应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方面的制度政策完善需求,更好地服务科技强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智慧,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片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40605000355.jpg 周贺微,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科技与法律。曾出版专著《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研究》《著作权法激励理论研究》,合著《知识产权法:案例·规则·法理》《知识产权法学》等,在《现代法学》( CSSCI)、《学海》(CSSCI)、《新闻界》( CSSCI)、《编辑之友》( CSSCI)、《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知识产权》(CSSCI扩展版)、《改革与战略》、Baku State UniversityLaw Review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 20余篇,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校级课题等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多项知识产权法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项目等课题研究。兼任北京市科技法学会理事、北京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法治研究会理事、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版权专委会委员、北京农智地理标志研究院理事等社会学术职务。
图片
目录
(下翻查看完整目录)

(冯晓青)

绪论

一、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缘起及本书目标

二、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不足

第一章 起点: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概述

第一节 科技成果转化基本认识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始祖:技术转移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

三、科技成果转化与相关术语混用的考察

第二节 科技成果转化目的:为何要成果转化

一、没有科技成果转化,世界会怎样

二、科技成果转化对世界发展的价值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历史视角:由知识产权到科技成果转化

一、强国政策: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互动

二、阶段划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发展

第二章 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立法解读

第一节 中国科技转化法规政策中的激励制度

一、国家层面对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立法

二、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立法

第二节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立法特色

一、政策与规定双轨之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体系逐步完善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规范政策的行业差异

三、全面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方式

第三节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立法的问题

一、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立法特性不足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制度依托比较有限

三、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对象的问题

第三章 实践: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落实问题

第一节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规定落实困难

一、落实前提: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缘由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落实困难原因剖析

第二节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缺失与失衡

一、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缺乏理论逻辑的定性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主体对象有失偏颇

三、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行为对象不全面

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效果问题:质量与数量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方式平衡与欠缺

一、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的几种平衡

二、特殊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方式的差异化不足

三、科技成果转化关系的激励有待系统推进

第四节 科技成果转化与国家安全问题

第四章 归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中的政府与市场

第一节 创新领域对政府角色的偏见

一、创新领域对政府角色的偏见核心体现

二、偏见带来的损害

第二节 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中的能动性

一、科技成果转化中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的关系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中政府的能动性实施

第三节 政府与市场的动态边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中的有为政府

一、主要角色: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掌舵与扬帆

二、如何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中的府际之争

第五章 进路: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未来

第一节 激励目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时代使命

一、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目的:实用主义与人类发展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反映还是塑造创新秩序

三、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目的:跨国技术转移

第二节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差异化方案

一、科技成果本身差异带来的激励差异化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主体对象的差异化格局

三、激励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结果的差异化

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方式的改进

五、科技成果转化的地区差异化:举国体制与地方差异

第三节 配套激励:人才培养和组织机构完善

一、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培育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组织视角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与合作的激励

第四节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规制

一、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监管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违法责任追究

三、审慎包容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规制原则

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评估,促进激励效果的实现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图片
专家推荐语

从创新体系来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诸多难题,阻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发挥作用。本书作者由此出发,探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有关中央和地方立法、政策概况,提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不足所在,并结合相关理论和现实需求提出有关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 冯晓青,中国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


来源:知识产权出版社

本期策划:马晨哲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河北省雄安新区 企业邮箱:zdyx9568@163.com 邮政编码:071700      
冀ICP备2024071932号
冀公网安备XXXX号